女生每月吃3至4次三文魚 經常腹痛大便有血排出7.2米寄生蟲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11/06 12:00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8

分享:

分享:

一名女生疑因每月進食三至四次三文魚,排出7.2米寄生蟲。

再有進食三文魚感染寄生蟲個案。福建福州一名23歲女子,經常腹痛、腹瀉,並排出便血。她求診時向醫生表示,十分愛吃三文魚,每個月吃3至4次,醫生診斷後懷疑她常吃三文魚而感染寄生蟲,為她驅蟲後,排出一條長約7.2米的「闊節裂頭絛蟲」。

排便出現20厘米活蟲 求醫後拉出7.2米寄生蟲

《海峽都市報》報道,該名23歲女子小梅(化名)表示,去年曾腹部持續疼痛,排便時拉出一條寬寬的「手擀面」,長約20厘米,而且「還會動」,嚇得她差點暈倒。

她為此求醫,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蟲科副主任估計,該「面條」條為「闊節裂頭絛蟲」,可於人體內存活5至13年,且繁殖能力很強,若殘留體內,蟲子就會繼續生長。服用藥物後,小梅排出約7.2米長的寄生蟲,腹痛問題也解決了。

該名醫生指,不宜擅自服用驅蟲藥。寄生蟲「裂頭蚴」和「裂頭蚴」可於大腦存活,而沒任何症狀。若發現糞便有白色的節片,就要攜帶蟲體向專業的醫療機構求醫,勿自行服藥,以免耽誤病情。當地疾病控制中心提醒,食物要徹底煮熟進食,更指用54℃以上高溫,5分鐘就可殺死「囊尾蚴」。

絛蟲長時間逗留人體 最長可達15米

本港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曾祈殷過去接受訪問時也曾表示,進食帶有絛蟲的刺身後,絛蟲可長時間逗留體內,部分患者或會出現肚痛、「飽飽滯滯」等徵狀。

由於絛蟲可於腸道內生長及綣縮,最長可達15米,患者更有機會出現腸塞、嘔吐等徵狀;絛蟲與異尖線蟲均可出現於三文魚,惟後者可穿破腸壁、疼痛徵狀可於數分鐘至幾小時內就出現。他提醒,所有海產都有機會帶有寄生蟲,正服食抗排斥藥、類固醇藥等抵抗力差者,就應避免進食刺身。

吃魚生後感染寄生蟲的個案屢見不鮮。新加坡一名男子疑吃三文魚染蟲,沒出現任何病徵,直至排出一條2.8米長的絛蟲才知道感染寄生蟲。台北一名平常會吃魚生的8歲女童,去年因感到肛門痕癢有異物而求醫,醫生從她肛門夾出長達2.6米的「廣節裂頭絛蟲」。

本港食安中心也提醒,食物業界應將供生吃的魚類,於-20°C或以下冷凍7天,或於-35°C冷凍約20小時,殺死魚內的寄生蟲;而長者、幼童、孕婦及免疫系統較弱等高危人士,亦不宜生吃魚類,強調酒、醋、日式芥辣、黃芥辣及香料等,均不能殺死海產內的寄生蟲。

更多寄生蟲報導,請【按此】

吃魚生惹蟲禍?9人離奇染寄生蟲游走體內上腦致癲癇